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一句话把孩子说哭了,自己却很高兴……

慢成长花时间 慢成长 2020-08-20

慢成长

两个海归硕士妈妈、儿童心理咨询师,有好文、好物、好方法,一起让育儿更轻松


后台回复“见面礼”,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


今天想和说说我最真实的生活。


大家知道,过去这两年我一直在一边做全职妈妈,一边写公众号。


很多人可能觉得,这样的生活挺令人羡慕的,既能照顾孩子,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时间也比较自由。但对我来说,其实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。


因为总有一些时候,我要对果果说:“请等一下。



这个“等一下”并不是我正在厨房看一锅沸水,把火关上就可以飞奔出来;也不是我正在洗衣服,擦擦手就可以走过来,问她有什么事。


而是我需要处理工作。无论是公众号写作、回复留言、和合作方洽谈、沟通产品细节……一个字一个字,或是每一句言语,都靠亲力亲为。换句话说,从果果上幼儿园后,我白天就相当于在家上班工作。


有时我想,对孩子来说,妈妈半职在家,是不是比全职上班,更难忍?



妈妈全职出去上班,虽然白天见不到,但晚上回来见到的妈妈,是属于我一个人的,没有工作,只有我;


而妈妈半职在家,虽然白天时时能见到,但妈妈总有很多事情要忙,工作总在和我抢她,我不是最重要的……


虽然我的“在家坐班”是从果果上幼儿园开始的,工作日里并不影响;但到了周末、假期,这种状况就偶尔会发生。



上周六的晚上,发生了一件事。


当时我已经把果果哄好,上床睡觉了。自己睡前和吉吉说了几句公众号的工作,越谈越深入,她发来许多语音。我怕影响孩子,跑到客厅,连灯都没有开,站在黑暗里接着说。


过了一会儿,果果从卧室走出来了,什么都没有说,就坐在沙发上等我



我知道孩子越来越大了,已学会懂事,明白妈妈平时不聊电话,在语音一定是说工作,所以并不打扰我。


我们在黑暗里,彼此对视。落地窗上装饰了一长串红色小灯笼,外面的灯光从落地窗照射进来,明暗交替中我感到了“被等待”的温馨,也有些心疼。


我放下电话走过去,把果果抱在怀里。我决定好好和她谈一谈。




我说:“谢谢你能在这里等我,谢谢你等妈妈的时间。”


果果像个小考拉一样熊抱着我,脑袋枕在我右肩膀上,“嗯”了一声。


紧接着,我说:“我知道,有的时候妈妈正在忙,果果很想找我一起玩儿,但只能等着,心里很委屈。”


因为这一句话,那个“懂事”的四岁半小孩,忽然在我肩头“吭、吭”地发出两声,哭了。



这下我放心了。孩子的情感得到宣泄才是好的。我摸着她的背,给她安抚。然后,她从我身上爬起来。她并没有大哭,只是憋着嘴,红着眼圈,想用手背抹眼睛。


我很认真地对她说:“妈妈知道,有时我在家工作,不能时刻陪你玩。你都很耐心在等我,给了我很大的帮助。很谢谢你。我看果果已经止住了眼泪,接着说,


”妈妈无法做到无时不刻都陪你玩,因为大人有工作要做。但妈妈能陪你的时间,已经比许多其他小朋友的妈妈要多。因为大多数人都和你爸爸一样,白天要去公司里上班,晚上才能见面。可是妈妈和你随时可以见面,是不是很方便?“


果果点头表示赞同。我挺开心的。孩子能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,是非常重要的思考能力和处世态度。



但我不想给孩子一些”糖衣炮弹“。如果没有双方认可的行动、改变,那就变成了对孩子的哄骗,让孩子继续单方面接受我的安排。于是我说,


但是妈妈也很重视果果的感受。所以我们一起做个约定怎么样?以后果果在家,但妈妈有工作的时候,我就用手机上闹表。妈妈每工作半小时,或者一个小时,就停下来和果果玩一段时间,例如10分钟、20分钟……你觉得多久合适?“


我看到果果眼睛出神,开始思考。虽然那天时间比较晚了,但我们并没有把事情拖到第二天,而是就这样坐在一起聊天、定计划,而且非常快就做好了约定——


每天上午是我最忙的时间,我在电脑前每工作40分钟,就中断10分钟陪她读本书、做个游戏;下午我不太忙了,可以每半小时和她玩20分钟,或者干脆拿出整个下午一起玩儿。闹钟就是我们的监督员。




第二天是周日,我们就一起实施了这个约定。那天上午,虽然我要准备周一的工作,但我陪孩子玩了涂色书、科学实验玩具、捉迷藏、读绘本、画了创意水彩画、做手工。


我从没想过,我最忙的、最宝贵的上午,竟然只要间隔抽出一点时间,我们就能一起做这么多事情,并没有比全天候陪着她玩得少,我的工作也没有耽误


这对我来说,真的是一次很宝贵的收获。而小家伙就更开心了,玩的时候有妈妈陪,我需要干活的时候,她也能安之若素,专注当下的事情。




我想,无论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,都和我一样,有过对孩子心怀歉疚的时刻。


一方面是客观原因,工作也好,家务活也罢,无论是白天要上班,还是要忙家里的茶米油盐,都有不能陪在孩子身边的时候;而且,是人也都会累,就算全职在家,也难免想喘息一下。


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,我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身心发育,即使有很多身不由己,也惦念着对孩子的影响——例如,春节刚过去,妈妈要上班了,或者孩子要入园了,有分离焦虑怎么办?



我一直觉得,能高效陪娃,远比花多少时间刷存在感重要。


例如我,之前之所以担心,并不是因为我陪孩子的时间不够——事实上,我能在她眼前晃的时间,比绝大多数同龄孩子的妈妈都要多。


我在意的是,我有没有真正让孩子感受到,我在关爱她——这不是单纯的时间多寡能决定的,而是要看我们更高层面的付出。



心理学里面,有一个著名理论,叫“Double Bind Theory”,翻译为“双重束缚”,是指一个人同时在交流的不同层面,向另一个人发出互相抵触的信息,容易使人陷入两难的境地。


例如,一位母亲嘴上对孩子说:“我爱你”,但行动上却扭过头,不理孩子;或者一个母亲在做家务,对孩子说”你自己去花园玩“,但之后又对孩子说”谁让你到外面玩的?看你踩得一脚泥!“


这时孩子就受到了“双重束缚”。孩子无所是从,不知道如何是好。越是如此,孩子在身心上更依赖母亲,产生复杂的感情。提出这一理论的英国心理学家Bateson认为,如果一个人长期受到双重束缚,就容易得精神分裂症。



所以,不仅高质量陪娃才是更重要的,低质量的陪娃还会对孩子有伤害。因为那时,我们的语言表达和行动是不统一、甚至矛盾的。


想象一个爸爸或者妈妈,平时特别喜欢和孩子说”我们最爱你了“、”我喜欢和你在一起“,但当在孩子身边的时候,一直低头刷手机、打游戏……孩子心里是什么感受呢?


但我们并不可能一味为了孩子而无条件退让。爸爸妈妈总要有自己的生活,随着孩子成长,他们也需要面对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需求发生冲突时,怎么理解和接纳。


所以,比起单纯的愧疚,或是为了孩子无条件牺牲自己,我更愿意让自己做一个“内外一致”的人,向孩子坦诚我的局限和需求,也让孩子感受到我愿意为照顾她的需求而付出的努力,一起去找到那个平衡。


当我们都不委屈自己,才是真正的彼此相爱。



花时间叨叨叨


写今天的文章,我拿出了许多勇气。并不是因为有许多妈妈把我当做“育儿榜样”,我害怕被拉下“神坛”。而是我要直面自己心底的脆弱和焦虑。


是啊,当妈哪有完全不焦虑的。即使每天研究育儿如我,也会有许多不确定。甚至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研究生,每天学得越多,自省得也越多,会更加注意自己和孩子的互动。


写了《当妈四年后,我又要到美国读研啦!》那篇文章后,收到了许多鼓励,也听到了不少不一样的声音。有的妈妈疑惑:“你做了这么多事,那么忙,还怎么陪孩子?”其实在果果小的时候,我都是利用她睡眠的时间,或者生活罅隙中的碎片时间在学习和处理公众号的工作。她上了幼儿园之后,我才有大片的时间。但是你看,我依旧有担心和烦恼。


所以我想,当妈并没有完美的状态,只有让我们和孩子都舒服的状态。我从来不觉得陪孩子时间长短能决定孩子成长得如何。陪伴是重要的,更重要的是品质。一个每天晚上拿出3小时全身心投入互动的职场妈妈,给孩子的安全感和爱意,并不比每天坐在孩子身边刷电视剧的少。不是吗?


最后叨叨这些,是希望能帮大家也减轻一些焦虑。如果你的孩子也渐渐大了,在意你上班的时候去哪里了,或者你在家也有一些事情忙,希望能让孩子理解你的爱并没有减少,那么今天的文章或许能帮到你。


有空就文末给我留言吧,喜欢和大家聊天!


—End—


作者:花时间。国际新闻硕士,四语妈妈,童书译作者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,美国加州PAU心理学研究生。创立公众号慢成长,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、儿童心理、亲子教育知识。个人微信: babyhours001


关注慢成长,还有更多育儿好文:


鼓励原创,点“好看”或转发

谢谢你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